Education Division, TECO-NY |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 Home 首頁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ews 國際教育資訊
    • Jobs & Academic Openings 本處徵才及教育職缺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華語教學推動計劃
    • Chinese Proficiency Exams: TOCFL & CCCC 華語文能力測驗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華語教育連結
    • 教育部補助開拓華語文教育產業海外需求計畫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來美任教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U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華語文測驗Language Test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赴臺短期研習Short Term Groups
    • 臺灣華語教育資源中心
  • Scholarships and Grants 獎助學金
    • Scholarships 獎學金 >
      • 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HES) 華語文獎學金
      • Taiwan Scholarship 臺灣獎學金
      • 教育部亞太經濟合作(APEC)獎學金
      • 教育部供臺灣留學生獎學金 >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甄試資訊
        • 教育部各類公費獎學金
    • Research Grants 研究補助學金 >
      •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海外人才培育計畫 TOP Grant
      • MOE Short-term Research Award (STRA)
      •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Research Grant
  • Study in Taiwan 留學臺灣
    • Study in Taiwan Publication文宣資料
    • Mandarin Chinese Programs 華語課程
    • Degree Programs 學位課程
    • Study in Taiwan Portal
    • MOE Regulations Regar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ndertaking Studies in Taiwan 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 Academic Destinations: Taiwan (fr.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 Taiwanese Student Services 臺灣留學生服務
    • 留學生活動花絮
    • FTSANY 大紐約學聯 (Facebook)
    • TSA Event Subsidy 同學會活動補助
    • NYC Emergency Guides 紐約市應急指南
    • 留學生服務安全須知
    • Immigrant Info 移民須知
  • Partnerships 教育交流
    • Higher Ed 高等教育
    • K-12 中小學
    • Secondary School Exchange Intl (SSEI) 「增進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國際視野方案」
    • Teaching In Taiwan (TFETP)
  • About Us 認識本組
    •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 COVID-19 INFO 教育組關於新冠病毒重要公告專頁
  • New Page

美國啟蒙計畫新方向

2/6/2017

 
美國啟蒙計畫的新方向
本文旨在介紹「啟蒙計畫」(Head Start Program)首次進行的全面性修改。該計畫自1975年頒布實施以來已逾40多年,但聯邦政府從未大幅度地更動與修改相關規定;然根據政策目標與現實狀況,聯邦政府認為法令應根據當前的社會需求加以調整。因此,針對低收入戶學童的全新方案應運而生。
事實上,修訂啟蒙計畫的呼籲已歷時許久。在2007年美國國會重新授予該計畫法定基礎時,在教學現場執行此計畫的教師逾半未持有學士學位;但經由當年小幅度的法令修訂後,目前已有73%的教師持有學士學位。此外,自2007年起,聯邦政府審核此計畫補助款的規定也更趨嚴格。例如,聯邦政府要求申請此款項的單位必須提供完備資料,以檢核其執行情形。雖然2007年的修訂改善了啟蒙計畫在現場的實施狀況,但這幾年仍不難發現此計畫於美國各地實施品質良莠不齊。因此,聯邦政府希望在2016年透過全面性地修訂,讓此計畫能夠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2016年的啟蒙計畫做了以下3點修訂:1.教師持續的專業成長與進修;2.全新的課程與評量規定;3.全新檢核學童早期學習成果的架構。在此新規定下,不僅各執行單位必須延長計畫實施之時數,聯邦政府亦將投注2億9400萬美元的經費以因應新規定衍生之支出。而新計畫的實施,教師必然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質言之,教師必須協助嬰幼兒在以下5個領域中發展:1.生理發展;2.發展與成人、同儕健康的互動與依附關係;3.學習管控自身的情緒與注意力;4.語言與識讀能力;5.基礎的認知能力(數學與科學推理)。簡言之,所有執行啟蒙計畫之單位與教師都需同時注重認知、社交與情緒能力。
不過也有部分聲音質疑新的規定是否對幼童施行過多「考試」(test)以及對其蒐集太多資料。然美國衛生及人力服務部官員(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 HHS)Linda Smith 表示:「我們刻意使用『評量(Assessment)』一詞,以此和『考試』做區隔。政府並非在對學童施測,而是希望能夠診斷學童當前的發展落點,並根據他們的需求協助其發展。我們也不會依據學童的貧乏表現而懲罰學校。」同時,紐約大學啟蒙計畫之學者專家Pamela Morris也表示:「資料是成功課程改革之必須;但如果涉及過高風險,確實必須加以留意。」
總言之,此全新的啟蒙計畫希望藉由資源的挹注,及早幫助低收入家庭學童在認知、社交與情緒能力等方面都能夠平穩的發展與成長。此外,此計畫亦強調家長與教師二者對學童學習的重要性,兩者應扮演相輔相成的角色,缺一不可。
提供單位: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編譯人員: 楊雅妃
參考文獻:
Kemenetz, A. (2016, Sep. 31). The Big Move to Head Start. NPREd. Retrieve from http://www.npr.org/sections/ed/2016/09/21/494274755/the-big-move-to-improve-head-start?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education

美國新任教育部長出席任命聽證會傳達教育理念

1/23/2017

 
川普提名的教育部長貝琪•狄沃斯(Betsy DeVos)於本(2017)年1月17日出席美國國會的任命聽證會。這是由美國參議院健康、教育、勞工及退休金委員會(Committee on Health, Education, Labor and Pensions)提名聽證會召開針對川普所選擇之內閣成員進行確認之聽證會之一。貝琪•狄沃斯(Betsy DeVos)在致辭中表達推動教育改革包括學校選擇(school choice)及私立學校教育券(School Voucher)、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等計劃, 不過聽證會中部分參議員擔心她的政治經驗及公職背景極為有限,質疑她能否勝任教育部長一職,同時也有聲音擔心她對私立學校的支持將影響公立教育發展。
貝琪•狄沃斯(Betsy DeVos)出生於密西根州,曾擔任密西根州共和黨主席、也是共和黨長期捐款人,為極為活躍之政商人物,不僅是億萬富翁、也是慈善家,對於教育捐款鉅資。由於家族資產甚鉅事業範圍極廣,內閣道德審查還來不及完成,所以她是第一個還沒完成道德審查就出席聽證會的內閣人選。在提名聽證會上參議員的質詢下,貝琪•狄沃斯明白表示,她和她的小孩都受教於私立教育,從未就讀過公立學校,也沒有公職經驗,不過她表示,教育的作法應該從「什麼是對孩子最好的」出發,尊重教育選擇的權利。針對質疑她可能對公立學校不瞭解、不支持,甚至可能挪用公立學校教育經費用在私立教育上、造成對公立教育之破壞,也擔心她會將公立教育私人化(privatizing public education),她回應指出,她上任仍然會支持推動發展優秀的公立學校教育,畢竟美國大多數的學生仍然就讀於公立學校,不過,基於各種條件,政府應該尊重如果公立學校對學生而言並不合適時,應該支持家長選擇將學生送到更適合的優良學校就讀。她指出:「現在是改革教育從『一體適用』(one size fits all)的教育體系,邁向新的教育模式(newer models)的關鍵時刻」。
     在其他議題上,參議員也關心貝琪•狄沃斯沒有就學貸款的經驗,能否了解就學貸款對學生多麼重要;也質詢她對於歐巴馬政府任內教育政策是否繼續推動、是否支持槍枝進入校園等議題,貝琪•狄沃斯在聽證會的態度一貫表達的是「尊重選擇」及「尊重地方」之原則,她強調:讓美國的父母能為孩子選擇好學校及尊重地方差異,將是核心原則。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張佳琳
參考資料:
KATE ZERNIKE and YAMICHE ALCINDOR(JAN. 17, 2017)Betsy  DeVos’s       Education Hearing Erupts Into Partisan Debate.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17/01/17/us/politics/betsy-devos-education-senate-hearing.html?action=click&contentCollection=education&region=rank&module=package&version=highlights&contentPlacement=1&pgtype=sectionfront&_r=0

美國總統歐巴馬卸任前  教育週刊細數教育施政得失

1/17/2017

 
美國總統歐巴馬將於本(2017)年1月20日卸任,他選擇在1月10日回到芝加哥發表告別演說,細數八年總統任期內的政績,平常演說經常舉教育施政為例的他在這次告別演說中對教育政績著墨不多,除了感性的溫情喊話,對於施政只廣泛提到民主、經濟、移民、種族、反恐、健保等議題,並呼籲團結。
美國教育週報(The Education Week)選擇在這同一天,也刊文細數歐巴馬八年總統任期內教育施政的得與失,基本上,該文作者認為,綜合來說歐巴馬這二任總統任期,第一任四年期間教育施政奏效頗收成果,但第二任期間則顯得欲振乏力。
歐巴馬於2009年入主白宮,將教育改革列為優先施政重點,與他所任命的教育部長Arne Duncan攜手不斷推出新的教育措施,在這方面歐巴馬與教育部長Arne Duncan確實揖注相當多聯邦教育經費給各州及地方學區,一開始就計畫將近一兆美元經費投資在教育,尤其在《美國振興及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ARRA)之下規劃「奔向顛峰」(Race to the Top, RttT)重要項目,提撥43.5億美元,其中40億美元作為各州競爭性經費,3.5億作為鼓勵及規劃《各州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及其對應的「共同評量」(Common Assessments, CA)。當時各州風起雲湧採納《各州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當時共有四十六個州及華盛頓特區採納了該課程標準並申請聯邦補助經費,之後「沒有孩子落後彈性豁免計畫」(No Child Left Behind Flexibility)、「奔向巔峰之早期學習挑戰計畫」(Race to the Top-Early Learning Challenge)等計畫也都是採取「競爭性經費」(competitive grant)這種胡蘿蔔和棍子(CARROTS AND STICKS)策略執行。
對於這種策略各界觀點不同,有支持、也有反對者,尤其對於國會遲未通過修正布希(George. W. Bush)任內《沒有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法案歐巴馬選擇跳過該法案直接訂定「沒有孩子落後彈性豁免計畫」(No Child Left Behind Flexibility) 一,方面美名給各州鬆綁、但一方面又要求各州諸多改革,尤其將學生成績與教師評鑑掛勾及與學校評鑑績效責任的連結也令教師工會不滿;而「學校改進補助計畫」(School Improvement Grant program)所帶給學校的壓力,以及實施結果參差不一,招致批評。
根據統計,目前仍有三十六個州及華盛頓特區仍然採納《各州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也仍有四十個州要求將學生進步情形列入教師評鑑指標,可見不論如何或論功過,歐巴馬政府八年來的教育施政確實已經在美國產生極大影響。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張佳琳
參考資料:
Alyson Klein. (January 10, 2017). Obama's Legacy on K-12 One of Bold Achievements, Fierce Blowback. The Education Week.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7/01/11/obamas-legacy-on-k-12-one-of-bold.html
張佳琳(2013)。美國國家課程時代的來臨:各州共同核心標準之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

全美創舉 紐約州推出大學免學費計畫

1/9/2017

 
​根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本(2017)年1月3日報導,紐約州長Andrew Cuomo於1月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推出《Tuition-Free Degree Program: The Excelsior Scholarship》大學免學費計畫,將在2019年實施家庭年收入在12萬5000元以下之家庭子弟免大學學費計畫,這是全美國第一個實施免四年制大學學費之提案,為全美創舉。
紐約州長Andrew Cuomo於1月3日記者會現場邀請到之前在民主黨總統候選競選時曾提出這項所有學生免大學學費構想的民主黨籍佛蒙特州(Senator of Vermont)國會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出席記者會現場,他表示高度支持紐約州長Andrew Cuomo這項計畫。Andrew Cuomo州長選擇在紐約市立大學拉瓜地亞社區學院(LaGuardia Community College)召開記者會發佈這項消息,他表示:「最近紐約州積極率先推出許多全美創舉,包括提升最低時薪、帶薪家事假(Paid Family Leave)、同性婚姻合法化、槍支管制,現在又將再一次推出振奮全美的措施,實施《Tuition-Free Degree Program: The Excelsior Scholarship》大學學費計畫,為家庭年收入在12萬5000元以下,就讀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和紐約州立大學(SUNY)的兩年制、四年制大學生免去學費」,預計這項計畫將可造福94萬名學生免費就讀大學教育。
目前紐約州已經是全美國在地學生入學學費(in-state tuition)最低的州之一,紐約州立大學(SUNY)四年制學費約為$6,470美元、二年制學費為$4,350美元;紐約市立大學(CUNY)大致相同,紐約並揖注十億美元辦理《學費協助方案》(tuition assistance program)協助學生就讀公立大學,不過過去10年來紐約學生申請學費貸款人數已達280萬人,增加了41%。根據紐約州長Andrew Cuomo這項計畫,此項提案將在三年內完成實施,先從家庭年收入低於10萬元的大學生開始、逐年將門檻降低為家庭年收入在11萬以下、於2019年達到讓家庭年收入在12萬5000元以下的學生免公立大學學費。
目前美國只有田納西州(Tennessee)和俄勒岡州(Oregon)提案推行免去兩年制社區大學學費,此次紐約州所規劃之《Tuition-Free Degree Program: The Excelsior Scholarship》大學免學費計畫是全美國第一個免四年制大學學費的計畫,不過這項提案仍需要紐約州議會通過才能實施。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張佳琳
參考資料:
JESSE McKINLEYJAN (January 3, 2017). Cuomo Proposes Free Tuition at New York State Colleges for Eligible Students.  The New York Times . Retriev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2017/01/03/nyregion/free-tuition-new-york-colleges-plan.html?_r=0

紐約市教師評鑑改革  將更重視平時教學表現

1/3/2017

 
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本(2016)年12月21日的報導指出,紐約市(New York City)未來的教師評鑑制度將更加重視教師平時對於學生課業指導及教室課務與教學的表現,而非只重視州考(New York State Standard Test)成績。

    這是根據紐約市政府教育局(New York City Education Department)於12月21日所提出的教師評鑑改革計畫(teacher-evaluation plan)所規劃的方向。這項改革源自於2016年4月18日紐約州教育董事會(The New York State Board of Regent)決定重新檢討紐約州州考(New York State Standard Test)的實施以及將紐約州州考成績列入教師評鑑作法之妥當性,當時紐約州教育董事會並組成任務小組進行全面檢視。此外,由於紐約許多地區家長及學生選擇不參加紐約州的州考,這也讓紐約市著手進行州考成績運用的改革措施。
   在12月21日記者會上,紐約市教育官員及教師工會代表均表示樂觀及支持,紐約市教育教育局長(New York City Schools Chancellor ) Carmen Fariña指出:本次改革方向重視將教師評鑑與學生實際學習過程相連結,而非決定於一次的考試成績分數,也希望透過這種改革減輕學生補習的壓力。教師聯合工會(United Federation of Teachers,簡稱UFT)主席Michael Mulgrew 表示,這種評鑑方式是「讓教師評鑑重新回歸『評鑑教師』」、「是讓教師評鑑回到評鑑平時的教學而不是評鑑教師如何幫學生準備考試」。不過,也有反對者擔心,這種作法會增加平時的壓力,並減弱績效責任制度的實施成效。

    紐約州自從實施對應《各州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設計的全州英語及數學州考(N.Y. state's common-core standards Test)以來,一直有教育團體及家長團體的爭議,選擇退出紐約州州考的人數逐年增加。紐約州教育董事會(The New York State Board of Regent)主席Betty Rosa爰在4月18日開會決定重新檢視紐約州州考之效益以及將該成績列入教師評鑑的作法,並正式組成任務小組進行全面檢視,這項決定也是因為2015年十二月所通過的一項《測驗成績作為懲罰性決定的四年期暫停措施》(four-year moratorium prevents test scores from being used punitively against students or in teacher job ratings)而起,另外,紐約一名教師相關的抗告案也還在紐約最高法院審理中。
​
    目前根據紐約市該項教師評鑑改革計畫的草案,教師評鑑共分四個範疇指標:高效能(Highly Effective)、有效能(Effective)、具發展性(Developing)、無效能(Ineffective),教師評鑑將由一個評鑑矩陣(Evaluation Matrix)來列表分項評估。舉例而言,根據該評鑑矩陣(matrix),若教師在「學生學習(Measures of Student Learning)」被評為有效能(Effective)、在「教師實務(Measures of Teacher Practice)」被評為具發展性(Developing),則該教師總評則為「有效能(Effective)」。 本項教師評鑑計畫將送由紐約州教育廳審查同意後始得實施。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張佳琳
參考資料:
LESLIE BRODY (Dec. 21, 2016 )Proposed NYC Teacher Evaluation Plan Emphasizes Classroom Work, Projects. Retrieved from http://www.wsj.com/articles/proposed-nyc-teacher-evaluation-plan-emphasizes-classroom-work-projects-1482

學校諮商師輔導成效好  美國多州擴編預算增置

12/27/2016

 
學校諮商師(School Counselor)在當今美國的學校中,已經成為校園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他們協助學生在學業、個人與社會關係、職涯發展等各方面健全成長,其亦師亦友的角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往往產生極為關鍵的影響,這種重要性隨著近來美國重視對學生的大學升學及職涯輔導以及校園治安與師生關係問題益趨複雜而更顯得受到關注。
美國教育週報(Education Week)於本(2016)年12月13日報導,有越來越多的州投資更多經費在建構堅實的學校諮商師支援團隊網絡(corps of school counselors),明尼蘇達州最近宣佈一項投資一千二百萬美元經費新增擴編選派更多學校諮商師、社工人員、護士、學校心理師等人員到該州的七十七個學校之計畫;田納西州今年也投資了七百二十萬美元的學校諮商師計畫,甫於今年秋季新學期在三十所高中新增設置大學輔導員(College advisers)、學校諮商師;科羅拉州也因為實施學校諮商師計畫成效好,又再原有經費之外增加一百五十萬美元投資擴編學校諮商師;印第安那州在利利基金會(Lilly Endowment)支持下將投資三千萬美元規劃設計一個適合該州的學校綜合諮商計畫(comprehensive counseling programs)。由於學校諮商師輔導成效好,美國多州都積極投入擴編預算增置人員,這些都凸顯學校諮商工作是顯著而重要的教育趨勢。
美國「全美學校諮商師學會」(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ASCA)執行長Richard Wong認為:「由這些教育投資的增加可見各界已經更體認到學校諮商師是學生教育的關鍵」。
事實上,美國學校教育自1990年代便開始積極重視學校諮商師的角色功能,迄至目前全美各州、各學區大多以學校諮商師做為學生生活、學習適應、溝通之橋樑。不過根據教育週報(Education Week)的調查發現,仍有十分之三的中小學(K-12)學校沒有諮商師的設置,在小學及中學階段平均一位學校諮商師要面對482名學生,而「全美學校諮商師學會」(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ASCA)建議的理想值應該是250比1。
除了諮商輔導之外,由於近年來美國重視對學生的大學升學及職涯輔導,所以許多州又責成學校諮商師或指派人員兼負起協助學生升學及職涯輔導之工作。田納西州是最近明顯的例子,田納西州今年秋季新學期增設高中大學輔導員(College advisers)及學校諮商師計畫,該計畫不是由中小學教育部門主導,而是由高等教育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commission)主導,負責督導執行這項計畫《Advise TN》的Troy Grant強調:「這些新增人員百分之百的時間都用在協助學生與大學銜接(college transition)」,這項計畫是因為田納西州在2006年起運用聯邦GEAR UP經費投資增設更多學校諮商師到各學區協助輔導學生之後,增加了學生入大學比例達22%。這種顯著功效讓田納西州規劃投資更多經費在諮商人力上。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張佳琳
參考資料:
 Catherine Gewertz. (December 13, 2016). States Beef Up School Counseling Corps. The Education Week.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6/12/14/states-beef-up-school-counseling-corps.html?intc=main-mpsmvs

紐約市立亨特大學中文教學課程及領航計畫概述

12/19/2016

 
美國紐約市立亨特大學(Hunter College)積極推動中文教學,中文班別多元,本文簡述其中文101 學分班及中文領航計畫課程與教學概況。
紐約市立亨特大學中文101 學分班學生人數約20-25 人一班,共45 名。大部分為美國籍的華裔學生,每班僅2-3 名非華裔學生。學生程度皆為零起點。學習時間一班為每週一、三晚上五點三十五分至六點五十分,另一班為每週二五早上九點四十五分至十一點整。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中心,透過多元的任務型課堂活動,學習生活華語。課程內容著重於中文聽、說、讀、寫全方位的技能。完成此課堂修業的學生中文水準應達到ACTFL 水平架構之novice-mid 的程度。使用教材為亨特大學自編教材 Chao, Der-lin (2006). Elementary Chinese及 Chao, Der-lin (2008). “A New Multimedia Course for LearningChinese Characters”。該班現在的教學概況部分,本學期的中文101班每班人數達二十人左右,為增進學生聽說能力,全程除講解語法及漢字系統以外為全中文課堂。由於些許學生在家中常說方言,因此本課程對於聽力、發音方面的要求非常嚴謹,學生每週都要根據不同主題錄製一段錄音;而在閱讀、寫作方面,本課程除要求學生學習正體字,還要求學生於限時十五分鐘的課堂中,手寫完成一篇80字以上的短文或是打字完成一篇100字以上的短文。學生非常喜歡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學習。
至於美國紐約市立亨特大學漢語領航中心中班課介紹如下,教學基本資料:學生人數約3-4 人一班,共7 名。大部分為美國籍的資優大學生,學生程度皆為中高級。學習時間一班為每週一早上十點三十分至十二點整,另一班為每週三早上十點三十分至十二點整。學習目標:小班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中以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描述事件或是探討社會議題及時事。課程著重於中文聽、說之能力,學生應能成段表達、能區分口語與書面語的差別並靈活運用。使用教材:(中高級)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 Foreign Language Center (DLIFL)
自編新聞漢語教材 GLOSS。教學概況部分,這學期的中高級中班課學生,皆為漢語領航項目的學生。中班課以增進學生口語能力為目標,全程為全中文上課;課堂中以問問題的方式引導訓練學生描述事件發生的過程、針對具爭議性、批判性的話題進行討論並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或是解決方法。
紐約市立亨特大學中文領航中心另有一對一輔導課,其教學基本資料:學生人數共五名。學生程度為兩名零起點學生及三名高級學生。接為美國籍大學生。學習時間學生A為每週一下午兩點至四點整,學生B為每週二下午十二點三十分至兩點整,學生C為每週二下午兩點至三點三十分,學生D為每週二下午三點三十分至五點整,學生E為每週三下午三點至四點三十分。學習目標:一對一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中以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描述事件或是探討社會議題及時事。課程著重於中文聽、說之能力,學生應能成段表達、能區分口語與書面語的差別並靈活運用,以輔導學生通過 OPI 口語水平能力測驗最高級及申請留學項目。使用教材:(零起點)亨特大學自編教材 Elementary Chinese(高級) 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 Foreign Language Center (DLIFL)自編新聞漢語教材 GLOSS。 教學概況部分,教學對象分別為為漢語領航項目的高級學生以及初級學生。其中,高級學生的輔導內容為針對口語能力測驗(OPI)的內容設計為口說練習的項目;而初級學生則是為跳級的零起點學生補強中文101的課程內容。
有關紐約市立亨特大學漢語領航中心文化活動說明如下:教學基本資料:學生人數約75 人,每場活動學生出席率約15-20 名學生。
學生皆為亨特大學領航中心的學生,學生程度由零起點至高級都有。活動時間為隔週週三下午一點至三點整。學習目標:透過文化交流學習大中華地區之風俗民情及傳統文化習俗。使用教材:教師自編文化講義。教學概況部分,學生們除一班語言課外,對中華文化也相當有興趣,領航中心為增加學生接觸文化風俗的機會,舉辦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動,其中包括:茶藝工作坊、包餃子、書法工作坊、中文履歷寫作工作坊、中文面試工作坊及校際中文歌唱比賽等。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撰稿人:美國紐約市立亨特大學華語教師羅偉瑄

紐約教育組與AEDA合辦人工智慧論壇  探討VR與AR沈浸式認知

12/13/2016

 
由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與AEDA亞洲用戶體驗協會合作辦理的「2016紐約設計系列論壇:啟發下一波-沈浸式認知」(Inspire the NEXT: Cognitive Immersion)於本(2016)年12月9日晚間,在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盛大舉辦,由於主題為目前最熱門、與虛擬實境及人工智能息息相關的「沉浸式認知」(Cognitive Immersion),且講者陣容堅強,所以入場券早已索取一空,現場吸引百餘人出席,共同探討熱門的虛擬與擴增實境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出席人士一致感受到未來混合實境最新技術將對人類互動模式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
本次活動是繼本年九月份論壇探討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之「沈浸式體驗設計」(Immersive Experience Design)得到熱烈迴響後,駐紐約教育組與AEDA亞洲用戶體驗協會再度合作規劃更深一層的思考主題:「沈浸式認知」(Cognitive Immersion),駐紐約教育組與AEDA亞洲用戶體驗協會介紹,現今的科技活躍應用以及各種介面和使用平台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用戶體驗設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下一個世代對於用戶體驗設計的認知不再只是單單連結人工智能 (AI)和硬體,更進一步創造沈浸式認知(CI),一種新的用戶體驗,更深入把人工智能和對話變成身歷其境介面,運用到虛擬實境(VR),加強實境(AR)及物聯網和機器人。
本次論壇講者陣容堅強,活動邀請到四位在沈浸式設計、人工智能及目前最熱門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與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科技產業的專家,包括曾受邀至TED 維也納(TED Vienna)演講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資深設計師Dan Chen、麻省理工學院(MIT)Media Lab 研究員(Research Assistant)Xin Liu(劉昕)、IBM全球設計經理(Global Design Service Manager) Peter Stanik、Palm Drive Capital創投專家Seamon Chan。論壇由Two Sigma Investments資深科技產品經理Ian Lin主持,精彩對話不斷。身兼設計師及工程師雙重身分的Dan,對於機器及使用者間的關係有許多研究,相信沉浸式設計能夠創造出讓人在機器的互動環境中,增加包括情感交流的互動層次。遠從波士頓MIT Media Lab出席演講的劉昕,則致力於研究創造許多不同的介面,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利用人體皮膚來創造互動,例如手在空中揮舞就能產生光影的互動設計.她也認為沈浸式的設計應該要讓使用者即使在穿戴著裝置時,也能夠完全進入設計師所創造的體驗環境,忘卻裝置的存在。 
除了來自學界的分享外,論壇更多焦點將放在於人工智能與沉浸式的設計如何與業界連結。IBM全球設計經理Peter Stanik分享產業界現況,如IBM如何與人工智能Watson合作,運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與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科技,創造更新一代的設計產品。他也討論人工智能與AR、VR的關係,討論人工智能與沉浸式設計及未來的趨勢發展。創投專家Seamon Chan則以自身豐富創投及創業經驗,帶領觀眾從商業投資的觀點,預測產業的未來發展。四位講者一致的感受是:虛擬混合實境已經是當前科技與設計結合的必然趨勢,而且將大大地改變人類世界既有模式!
教育組張佳琳表示:「透過系列科技論壇之舉辦,我們以實際行動支持海外年輕人激盪創意與思維、勇敢挑戰科技趨勢」;活動主辦之一的AEDA陳翰申指出:「本次規劃從學術、產業和商業等不同觀點討論Cognitive Immersion,是因為創造實境新體驗已經成為科技產業的焦點,我們要激盪在紐約的台灣年輕人更了解擴增實境技術及應用,齊聚探討產業趨勢。」,其他AEDA團隊包括陳昱蓉、張延綾、陳揚欣、黃立漢等也都參與交流,活動現場並用手機分享wifi進行Youtube直播,展現科技人的趨勢。
所謂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是利用電腦科技模擬營造所產生不同空間感的虛擬世界,目的在提供使用者於不同用途下之視覺感官模擬效果;至於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則是一種在實際的現實地點及時間空間中,透過計算及設計技術結合攝影影像之位置及角度並套上虛擬圖像之科技,這種科學技術一般呈現方式是在螢幕上把虛擬世界套用在人類現實生活世界中並進行互動,隨著科技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相關的設計成果逐漸浮現。
AEDA全名為Asian Experience Design Association,為一群在紐約工作的台灣用戶體驗年輕設計師所組成的團體,定期透過聚會及舉辦論壇,致力於探索新世代的體驗設計,並集合台灣設計師們交流新知,互相砥礪成長。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支持年輕人激盪創意與思維,肯定相關系列論壇確實達到凝聚動力並引領科技趨勢風潮之成效。

提供: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

第一屆大紐約中文歌唱比賽  各校學生秀中文兼飆歌喉

12/5/2016

 
為提倡中文學習風氣及促進大紐約地區校際交流,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與紐約市立亨特大學(Hunter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及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合作在本(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假紐約市立亨特大學辦理「2016大紐約地區校際中文歌唱比賽」(2016 New York Metropolitan Area Intercollegiate Chinese Singing Contest),學生們在平日埋首課業及研究之餘,也藉這活動分享中文學習成果及大展歌喉、唱響中文學習的心聲與展現自己的夢想,比賽現場吸引百餘位到場加油的同學、親友團及觀眾,台上台下互動氣氛相當熱烈。
    本次比賽共有17名參賽者,包括來自紐約市立亨特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等相關大學的學生報名。由於這一次的比賽是針對正在學習中文的大學生,所以報名資格必須為各校中文課在學學生或是以中文為第二語言之學生,參賽者必須自行準備一首華語流行歌曲或中文自創曲參賽。來自紐約市立亨特大學的兩位主持人郭漢彤及文勝使出渾身解數,炒熱現場氣氛,並展現專業的主持功力,讓比賽過程氣氛不斷加溫。現場並邀請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教育組主任張佳琳、知名民歌家周興立博士、紐約市立亨特大學中文部主任趙德麟教授(Der-lin Chao)、臺灣觀光局駐紐約辦事處張維庭主任、紐約華語歌手及中文教師紀燈偉(David Ji)擔任評審。比賽評審評分標準包括中文表現佔30%(發音、咬字、語文表現)、歌唱技巧佔 30% (音準、情感、唱腔)、舞台表現30% (魅力、感染力、創意)、其他10%(選曲、歌詞、台風)。教育組張佳琳表示:「中文的學習可以是活潑且愉快的,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提倡中文學習風氣及增進學習語言的樂趣」;周興立博士指出:「今天的參賽者表現都很棒、活潑可愛,唱歌是人的本能,這個活動將學中文和歌唱結合,很有意義」。承辦的紐約市立亨特大學羅偉瑄老師( Vivian Lo)及哥倫比亞大學鄭羽珊老師( Yu-Shan Cheng)也認為活動有助提升中文教學成效及促進校際交流。
     本次參賽者選手包括五石翎(Five Stone Quills)、伍凱琳(Jessica Ng)、石天盟( Thomas Sibley)、孟康翎( Christina McGee)、唐書亞(Joshua Tufano)、蔡怡云(Karissa Caputo)、郎美生(Mason Lang)、黄貝妮(Benedith Bruno)、艾明睿(Emil Mella)、付洲升(Joseph freund)、Justin Robbins 、 Kevin Wu、李安妮(Annie Li)、戴卓文 (Trevor Docter)、貝念慈(Nancy Brancati)等等,參賽者演唱自選曲,這些同學在本次比賽中所選的歌曲有中文歌也有華語流行歌曲或中文自創曲參賽,曲目包括月亮代表我的心、原諒我等知名曲目,也有自行改編的歌曲,曲曲感人動聽,參賽者個個使出渾身解數,展現歌喉才藝。最後並由現場觀眾現場進行匿名投票,得票數最高者,選出最佳人氣獎得主。
    經過激烈的比賽,活動最後選出前三名以及人氣獎一名,第一名為郎美生(Mason Lang);第二名為戴卓文 (Trevor Docter)、第三名為唐書亞(Joshua Tufano),人氣獎為蔡怡云(Karissa Caputo),獲勝者分別頒贈獎狀及獎金,整個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參賽者們的演唱十分熱情,擁護者們也一直在下面喊加油,比賽不僅增進了學生們的情誼,也點燃了對學中文及唱歌的熱情,除有助提升中文學習樂趣、促進校際學生情感交流,更展現校園活力與才華洋溢的一面。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
​

川普教育政策將以學校選擇權為核心

11/25/2016

 
 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DONALD J. TRUMP)即將於明(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職。目前輿論集中關注其內閣的組成和外交政策,不過許多人士也認為,「教育」議題是將川普推向總統寶座的關鍵之一,因為現任總統歐巴馬8年任期間積極支持的《各州共同核心課程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意圖將原本地方自主的美國教育導向國家共同課程標準為中心的體制,同時歐巴馬政府也不斷介入地方教育,尤其偏重公立教育,以經費補助之由將行政命令直接下達學區,這些作法都與傳統以來美國多元及地方自主的教育生態大相逕庭,引起許多不同聲音質疑及共和黨之強力反對。此外,歐巴馬政府教育施政偏重揖注公立學校,對於非公立學校的發展較為輕忽,也讓許多教育界人士不滿,尤其共和黨右派主張市場機制,更是對於歐巴馬政府教育團隊意圖扮演大有為政府、擴大中央權力、甚至直接影響學區教育施政之作法大加反對。這些,都在多年來逐漸醞釀中央與地方教育的緊張關係。
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在競選過程中對於教育政策的闡述極為有限,更沒有一般競選政見將教育藍圖逐項鋪陳的作法,這都證明他所認為聯邦政府應該少管教育之主張,所以,在他的二年競選過程中民眾所聽到他的「少數幾個教育主張」,只有:縮減聯邦教育部權限、擴大教育選擇權(school choice),以及取消「共同核心州立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雖然川普所提出的這些教育主張非常籠統,也許讓眾多教育界人士和民眾感到模糊,但這也是印證他一再強調,要打破「教育官僚」(Bureaucrats)回歸多元選擇之主張。
究竟這位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會如何撼動現有教育施政,各界都在觀察,不過目前倒可以先從他的官網來了解一二: 川普的教育願景(DONALD J. TRUMP’S VISION):
•    立即增加額外聯邦補助200億美元推動學校選擇(  school choice);
•    賦予各州選擇權得將這些經費用於協助學生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尤其獎勵那些有私立學校(private school choice)、磁石學校(magnet schools)、特許學校法令(charter laws)的州;
•    建立全國目標,推動全美1千1百萬貧窮學齡學童享有學校選擇權之目標;
•    除了聯邦聯邦補助200億美元,各州再相對提出1.1兆美元補助推動學校選擇(  school choice),將可提供每位貧窮學齡學童一萬二美元之補助就學。
•    與國會合作合理調降大學就學成本。
•    確保學生就讀大學或二年制學院之機會,以及提供追求培養一技之長之教育機會。
而就在大家猜想其內閣人選時,這位候任總統川普於本(2016)年11月23日宣佈將延攬58歲的密西根州教育慈善事業及企業家戴弗斯(Betsy DeVos)擔任教育部長,這位準教育部長是Windquest集團(Windquest Group)董事長,長期關心教育,三十年來積極推動以教育券(vouchers)補助強化學校選擇權,以及支持拓展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其教育主張與新當選總統川普一致,可見,學校選擇權(school choice)將是美國新政府教育施政重點。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張佳琳
參考資料:https://www.donaldjtrump.com/policies/education
<<Previous
Forward>>
© 2021 Education Division, 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  |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教育組
1 East 42nd Street, 6th Floor, New York, NY 10017  |  Phone: (212) 317-7389/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