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週報(Education Week)對於教師的品質及權益極為重視,最近更藉由各項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資深教師確實具備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的能力,破除過去社會對於年紀大的教師教學表現有所質疑的錯誤態度。
一般社會大眾多抱持教師在任教3年後多處於停滯的狀態,因此衍伸關於教師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或教師年資(Teacher Seniority)的討論。然而,近來研究證實平均任教年資10年甚至更久的教師仍具備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的能力(Sawchuk, 2015)。由於教師的品質與效率難以量化與複雜的特質,同時實際教育現場中學生的來來去去以及解釋學生學習表現成因的錯綜複雜,故一直以來教育研究者便難以被有效、準確地測量教師品質(Teacher Quality)或教師效率(Teacher Effectiveness)。就如同Sawchuk(2015)所述,受限於教育現場的本質,研究者難以追溯同一批學生的學習表現是因教師教學年資增加而異;而當研究者運用橫斷性的資料(Cross-sectional)卻又難以提出教學年資對學生學習表現正向影響之證據。因此,探討教師教學年資(Teaching Experience)和教學品質(Teaching Quality)相關性的研究常面臨來自學界或社會對研究方法運用上的質疑與挑戰。
然而,來自布朗大學的兩位學者Mr. Papay and Kraft, M. A. 自2000起持續追蹤同一批閱讀或數學教師(3,500名),藉由連結他們學生(2000,000名)的資料,Mr. Papay and Mr. Kraft分別運用三種不同的研究模式檢視教師教學年資增加如何對學生學習表現產生作用,以克服前人在研究方法上所面臨的困境。研究結果指出,確實這些教師在任教初期進步幅度驚人,但Mr. Papay and Mr. Kraft發現這些教師即便教學年資已介於10年和30年之間,仍具備幫助學生成績成長40%的能力(Sawchuk, 2015)。換句話說Mr. Papay and Mr. Kraft提出證據反駁教師在任教3-5年後可能因為已獲得終身聘的資格以及對於教學事務已熟能生巧,故多處於停滯不前狀態的說法。
再者,Sawchuk( 2015)也援引杜克大學學者的研究。Ladd, H. F. 和 Sorenson, L. C. 運用加值模式(Value-added Method)分析2007至2011年北卡羅萊納州120萬名六至九年級學生的學習紀錄(包括出缺席紀錄、閱讀習慣、成績、行為表現和花在寫作業的時間等)發現,教師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能力至少得以持續至其教學年資達12年。同時,她們也發現教師可能因為教學經驗的累積而更能夠掌握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則,因此學生的缺席率(Absenteeism)也隨著教師教學年資增加而遞減。簡言之,Ms. Ladd和Ms.Sorenson證明教師教學年資的增長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同時也駁斥教師的成長侷限於開始任教3-5年的觀點。
不過必須注意一點,上述學者的研究目的在於提醒社會大眾重視教師教學年資的重要性與教師品質的可變性,而非主張資深教師表現較資淺教師優異。總言之,教師品質是具有成長的可能性與空間,故教師應保有持續進修發展與鑽研的熱忱與企圖。相對地,政府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質言之,社會與政府除了一開始提供高品質教師於學校教育之餘,也應該積極提供相關的專業進修課程協助教師成長,進而維持其品質與效率(Sawchuk, 2015)。此外,筆者認為政府除了提供充足的機會與資源供教師專業進修外,更應審慎地留意教師專業成長課程的品質與「實際的」執行成效,否則便容易流於帳面數字,而未能確實地有效提升教師品質。
提供單位: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編譯人員: 楊雅妃
參考文獻:
Sawchuk, S. (2015, March 24). New Studies Find That, for Teachers, Experience Really Does Matter. Education Week. Retrieve from 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5/03/25/new-studies-find-that-for-teachers-experience.html
一般社會大眾多抱持教師在任教3年後多處於停滯的狀態,因此衍伸關於教師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或教師年資(Teacher Seniority)的討論。然而,近來研究證實平均任教年資10年甚至更久的教師仍具備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的能力(Sawchuk, 2015)。由於教師的品質與效率難以量化與複雜的特質,同時實際教育現場中學生的來來去去以及解釋學生學習表現成因的錯綜複雜,故一直以來教育研究者便難以被有效、準確地測量教師品質(Teacher Quality)或教師效率(Teacher Effectiveness)。就如同Sawchuk(2015)所述,受限於教育現場的本質,研究者難以追溯同一批學生的學習表現是因教師教學年資增加而異;而當研究者運用橫斷性的資料(Cross-sectional)卻又難以提出教學年資對學生學習表現正向影響之證據。因此,探討教師教學年資(Teaching Experience)和教學品質(Teaching Quality)相關性的研究常面臨來自學界或社會對研究方法運用上的質疑與挑戰。
然而,來自布朗大學的兩位學者Mr. Papay and Kraft, M. A. 自2000起持續追蹤同一批閱讀或數學教師(3,500名),藉由連結他們學生(2000,000名)的資料,Mr. Papay and Mr. Kraft分別運用三種不同的研究模式檢視教師教學年資增加如何對學生學習表現產生作用,以克服前人在研究方法上所面臨的困境。研究結果指出,確實這些教師在任教初期進步幅度驚人,但Mr. Papay and Mr. Kraft發現這些教師即便教學年資已介於10年和30年之間,仍具備幫助學生成績成長40%的能力(Sawchuk, 2015)。換句話說Mr. Papay and Mr. Kraft提出證據反駁教師在任教3-5年後可能因為已獲得終身聘的資格以及對於教學事務已熟能生巧,故多處於停滯不前狀態的說法。
再者,Sawchuk( 2015)也援引杜克大學學者的研究。Ladd, H. F. 和 Sorenson, L. C. 運用加值模式(Value-added Method)分析2007至2011年北卡羅萊納州120萬名六至九年級學生的學習紀錄(包括出缺席紀錄、閱讀習慣、成績、行為表現和花在寫作業的時間等)發現,教師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能力至少得以持續至其教學年資達12年。同時,她們也發現教師可能因為教學經驗的累積而更能夠掌握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則,因此學生的缺席率(Absenteeism)也隨著教師教學年資增加而遞減。簡言之,Ms. Ladd和Ms.Sorenson證明教師教學年資的增長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同時也駁斥教師的成長侷限於開始任教3-5年的觀點。
不過必須注意一點,上述學者的研究目的在於提醒社會大眾重視教師教學年資的重要性與教師品質的可變性,而非主張資深教師表現較資淺教師優異。總言之,教師品質是具有成長的可能性與空間,故教師應保有持續進修發展與鑽研的熱忱與企圖。相對地,政府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質言之,社會與政府除了一開始提供高品質教師於學校教育之餘,也應該積極提供相關的專業進修課程協助教師成長,進而維持其品質與效率(Sawchuk, 2015)。此外,筆者認為政府除了提供充足的機會與資源供教師專業進修外,更應審慎地留意教師專業成長課程的品質與「實際的」執行成效,否則便容易流於帳面數字,而未能確實地有效提升教師品質。
提供單位: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編譯人員: 楊雅妃
參考文獻:
Sawchuk, S. (2015, March 24). New Studies Find That, for Teachers, Experience Really Does Matter. Education Week. Retrieve from 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5/03/25/new-studies-find-that-for-teachers-experien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