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2015)年在美國亨特大學(Hunter College)擔任華語教師的陳慶萱老師,融合臺灣教學經驗,在領航項目中文課程中藉由不同的教學形式強化學生進階中文能力及快速記憶中文字形字義,此外,更藉由使用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一到六年級生字簿製作練習,給學生當回家作業,顯著提升學生中文學習成效,並結合相關的文化課程,推展全方位中文教育。
陳慶萱老師在美國亨特學院華語教學情形,在教授班級部分,所負責教授的課程分為五類,其中包含了大學課程、領航項目、遠距教學課程等不同項目,學生和教學情況略有不同,大學課程每週為四小時課程,分兩次上課,額外的兩小時則為課後作業,兩班教學人數都在25人左右。亨特大學的領航項目,在春季課程期間,每週授課時數為三小時,分兩次上課,教學人數3位。第三類則是亨特大學中文項目與馬里蘭州的St. John中學合作的遠距教學計畫, 參與此項目的學生皆為八年級,共有58位學生,在每週一次的中文課程內分實體課程和線上遠距課程,學生每週交替上課,因此每個學生會就同一主題在實體課程和線上遠距課程內各學習一次,因為人數眾多,每週29位學生共分兩個時段四個班教學,一次課程則為四十二分鐘,我則負責教授其中的兩個班級,和另外一位老師一齊授課。除了三類正規課程,亨特大學中文項目還有一些中國文化相關活動,比方說領航項目每周有一次固定集會時間,內容可能是講述文化性課程或是演講。
陳慶萱老師在大學部中文課程使用《現代漢語中級讀本》及《華夏行》,兩本教材皆為該校中文項目負責人趙德麟教授和其他華語教學界知名人士所編。課堂中,除了教授教材中的聽說、會話能力之外,也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讓學習者從漢字筆畫、筆順、部首練習來加強學生對漢字的概念。領航項目中文課程:由於參與領航項目的學習者必須經過申請篩選,才能進入中文領航項目就讀,因此班級人數較少。加上領航項目希望學生語言水平必須達到美國外語教學委員會(ACTFL)的最高級 (superior),因此課程比起一般大學中文課程來得密集。領航項目課程分為大班課、中班課、小班一對一課程,主要希望學生藉由不同的教學形式反覆練習相同主題,進而增進自己的中文能力。另外使用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一到六年級生字簿製作練習,給學生當回家作業,希望藉由生字簿上筆順、部首、及描紅的設計,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記憶能力。
陳老師也在St. John Online Chinese Course合作進行遠距教學,透過亨特大學的網路教學課程和對方本身的實體課程,提升學習者對中文的興趣,達到混合式教學(Blended-Learning)的效果。此外,陳老師也透過演講、文化性的課程或是其他活動,像是台灣國際青年大使的參訪,即讓領航項目的學生和台灣擔任國際青年大使的大學生們有交流的機會。
陳老師認為,學生的背景相當多變,是一大挑戰。種種原因加諸起來,意味著教師在準備課程上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兼顧學生們的背景設計出一堂符合需求的課程,而在付出的同時也有收穫,花上許多時間去準備一堂課程時,就意味著下次就多了經驗,知道同樣的課程或方法會不會有效果,而製作完成的教材也能留待下次使用,長期下來,對教學實是挑戰也是幫助,陳老師認為這過程有助中文教師的教學更加全方位、圓融而成熟。
提供: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撰稿人:教育部派駐亨特大學華師陳慶萱
陳慶萱老師在美國亨特學院華語教學情形,在教授班級部分,所負責教授的課程分為五類,其中包含了大學課程、領航項目、遠距教學課程等不同項目,學生和教學情況略有不同,大學課程每週為四小時課程,分兩次上課,額外的兩小時則為課後作業,兩班教學人數都在25人左右。亨特大學的領航項目,在春季課程期間,每週授課時數為三小時,分兩次上課,教學人數3位。第三類則是亨特大學中文項目與馬里蘭州的St. John中學合作的遠距教學計畫, 參與此項目的學生皆為八年級,共有58位學生,在每週一次的中文課程內分實體課程和線上遠距課程,學生每週交替上課,因此每個學生會就同一主題在實體課程和線上遠距課程內各學習一次,因為人數眾多,每週29位學生共分兩個時段四個班教學,一次課程則為四十二分鐘,我則負責教授其中的兩個班級,和另外一位老師一齊授課。除了三類正規課程,亨特大學中文項目還有一些中國文化相關活動,比方說領航項目每周有一次固定集會時間,內容可能是講述文化性課程或是演講。
陳慶萱老師在大學部中文課程使用《現代漢語中級讀本》及《華夏行》,兩本教材皆為該校中文項目負責人趙德麟教授和其他華語教學界知名人士所編。課堂中,除了教授教材中的聽說、會話能力之外,也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讓學習者從漢字筆畫、筆順、部首練習來加強學生對漢字的概念。領航項目中文課程:由於參與領航項目的學習者必須經過申請篩選,才能進入中文領航項目就讀,因此班級人數較少。加上領航項目希望學生語言水平必須達到美國外語教學委員會(ACTFL)的最高級 (superior),因此課程比起一般大學中文課程來得密集。領航項目課程分為大班課、中班課、小班一對一課程,主要希望學生藉由不同的教學形式反覆練習相同主題,進而增進自己的中文能力。另外使用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一到六年級生字簿製作練習,給學生當回家作業,希望藉由生字簿上筆順、部首、及描紅的設計,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記憶能力。
陳老師也在St. John Online Chinese Course合作進行遠距教學,透過亨特大學的網路教學課程和對方本身的實體課程,提升學習者對中文的興趣,達到混合式教學(Blended-Learning)的效果。此外,陳老師也透過演講、文化性的課程或是其他活動,像是台灣國際青年大使的參訪,即讓領航項目的學生和台灣擔任國際青年大使的大學生們有交流的機會。
陳老師認為,學生的背景相當多變,是一大挑戰。種種原因加諸起來,意味著教師在準備課程上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兼顧學生們的背景設計出一堂符合需求的課程,而在付出的同時也有收穫,花上許多時間去準備一堂課程時,就意味著下次就多了經驗,知道同樣的課程或方法會不會有效果,而製作完成的教材也能留待下次使用,長期下來,對教學實是挑戰也是幫助,陳老師認為這過程有助中文教師的教學更加全方位、圓融而成熟。
提供: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撰稿人:教育部派駐亨特大學華師陳慶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