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Division, TECO-NY |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 Home 首頁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ews 國際教育資訊
    • Jobs & Academic Openings 本處徵才及教育職缺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華語教學推動計劃
    • Chinese Proficiency Exams: TOCFL & CCCC 華語文能力測驗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華語教育連結
    • 教育部補助開拓華語文教育產業海外需求計畫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來美任教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U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華語文測驗Language Test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赴臺短期研習Short Term Groups
    • 臺灣華語教育資源中心
  • Scholarships and Grants 獎助學金
    • Scholarships 獎學金 >
      • 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HES) 華語文獎學金
      • Taiwan Scholarship 臺灣獎學金
      • 教育部亞太經濟合作(APEC)獎學金
      • 教育部供臺灣留學生獎學金 >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甄試資訊
        • 教育部各類公費獎學金
    • Research Grants 研究補助學金 >
      •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海外人才培育計畫 TOP Grant
      • MOE Short-term Research Award (STRA)
      •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Research Grant
  • Study in Taiwan 留學臺灣
    • Study in Taiwan Publication文宣資料
    • Mandarin Chinese Programs 華語課程
    • Degree Programs 學位課程
    • Study in Taiwan Portal
    • MOE Regulations Regar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ndertaking Studies in Taiwan 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 Academic Destinations: Taiwan (fr.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 Taiwanese Student Services 臺灣留學生服務
    • 留學生活動花絮
    • FTSANY 大紐約學聯 (Facebook)
    • TSA Event Subsidy 同學會活動補助
    • NYC Emergency Guides 紐約市應急指南
    • 留學生服務安全須知
    • Immigrant Info 移民須知
  • Partnerships 教育交流
    • Higher Ed 高等教育
    • K-12 中小學
    • Secondary School Exchange Intl (SSEI) 「增進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國際視野方案」
    • Teaching In Taiwan (TFETP)
  • About Us 認識本組
    •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美研究:嚴懲霸凌恐無益根除事端  反加深問題複雜度

5/31/2016

 
美國教育週報(Education week)於本(2016)年5月10日報導,建議學校對於霸凌案件之處理應避免過於使用嚴懲策略,而需另尋綜合性介入法,避免造成因擔心二度迫害而隱瞞,才能有效讓當事者願意面對問題及深入問題核心,不致節外生枝(Blad, 2016)。
這項報導呼應美國國家科學科技與醫學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日前所公布的一份長達311頁有關校園霸凌研究報告的部分結論 (NAS, 2016)。Blad (2016)表示,傳統零容忍制度(zero-tolerance policy)將霸凌者退學反而使受害者視此懲罰太嚴苛,將來恐受報復而不敢舉發。因此,學校介入手段需轉型勢在必行。美國國家科學科技與醫學學院該份報告亦提出儘管霸凌一詞,存在於跨越種族世代階級和性別議題,而且在現代文學媒體過度曝光下彷彿成為常態,但霸凌不應該被視為常態,霸凌絕對是個真正必須面對的問題,不應默許及輕忽其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深遠影響。該研究統計校園暴力受害者約占青少年族群的18~31%,網路被霸凌者則占7~15%,其中,少數族裔、身心障礙及LGBT族群風險較高。至於該如何採取行動,現階段各地實驗結果及效度迥異,且缺乏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無法確定並量化結果是否有受潛在誤差因子影響。
    美國國家科學科技與醫學學院研究報告指出,常見霸凌預防措施可分三類(NAS, 2016):普遍處理(universal)、選擇性處理(selective)針對高風險群作輔導、以及指定處理(indicated)對曾施暴或有被施暴經驗且已影響到其身心行為表現者的密集性輔導。在作法內容上則包括情緒調節技巧、社交能力教導、整合多方(家庭社區等)合作或針對教師設計,以提升察覺問題的敏感度和調解衝突能力的訓練課程。眾多介入成效因應合併方法和對象不同,孰成效最佳尚未定論,但該報告發現到,普遍處理及宣導對高風險群的潛在預防效果可能最好,目前多數學校因應不同對象同時採納多種措施,也公認有逐漸成長的績效。該報告也指出,校園大規模調查資料取得的困難在於,多數受害者優先被送至更專業的心輔機構治療諮商等,欲取得純粹俱RCT實驗設計的資料去證實介入有效,並催產政府立法明確規定且協助學校備有特別資源防止校園暴力案件著實不易,所幸當前大眾對霸凌意識和重視度漸增,處理事件的態度也更謹慎避免二度傷害,能夠去理解施暴者行為動機,對事不對人,畢竟大部份的孩子尚在學習社會互動中的情緒控制或同理部分,並用理性態度引導給予修正機會。從自省角度出發的再教育法可降低師生偏見以及延伸偏差行為的風險。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編譯者:鄧政筠
參考文獻:
Blad, E. , (May 10, 2016) Tough Penalties for Bullying Ineffective; Broader Approach Needed, Report Says. Education Week. Retrieved from: http://blogs.edweek.org/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2016) Preventing Bullying     Through Science, Policy, and Practice.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Comments are closed.
© 2023 Education Division, 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  |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教育組
1 East 42nd Street, 6th Floor, New York, NY 10017  |  Phone: (212) 317-7389/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