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Division, TECO-NY |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 Home 首頁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ews 國際教育資訊
    • Jobs & Academic Openings 本處徵才及教育職缺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華語教學推動計劃
    • Chinese Proficiency Exams: TOCFL & CCCC 華語文能力測驗 >
      • Chinese 中文
      • English 英文
    •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華語教育連結
    • 邁向華語文教育輸出大國八年計畫連結
    • 教育部補助開拓華語文教育產業海外需求計畫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來美任教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U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華語文測驗Language Test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赴臺短期研習Short Term Groups
  • Scholarships and Grants 獎助學金
    • Scholarships 獎學金 >
      • 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HES) 華語文獎學金
      • Taiwan Scholarship 臺灣獎學金
      • 教育部亞太經濟合作(APEC)獎學金
      • 教育部供臺灣留學生獎學金 >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甄試資訊
        • 教育部各類公費獎學金
    • Research Grants 研究補助學金 >
      •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海外人才培育計畫 TOP Grant
      • MOE Short-term Research Award (STRA)
      •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Research Grant
  • Study in Taiwan 留學臺灣
    • Short-Term & Summer Programs 短期課程&暑期班
    • Degree Programs 學位課程
    • Study in Taiwan Portal
    • MOE Regulations Regar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ndertaking Studies in Taiwan 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 Academic Destinations: Taiwan (fr.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 Taiwanese Student Services 臺灣留學生服務
    • 留學生活動花絮
    • 資源分享: 臺灣電影工具箱
    • FTSANY 大紐約學聯 (Facebook)
    • TSA Event Subsidy 同學會活動補助
    • NYC Emergency Guides 紐約市應急指南
    • 留學生服務安全須知
    • Immigrant Info 移民須知
  • Partnerships 教育交流
    • Higher Ed 高等教育
    • K-12 中小學
    • Secondary School Exchange Intl (SSEI) 「增進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國際視野方案」
  • About Us 認識本組
    •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 COVID-19 INFO 教育組關於新冠病毒重要公告專頁

美國學者呼籲邁向更實際的二十一世紀教育之二

12/15/2014

 
美國學者呼籲邁向更實際的二十一世紀教育--之二

 

有感於學校應用科技的改變趨勢跟不上資訊時代的日新月異,學者Scardamalia 在其文章《Getting real about 21st Century Education Getting real about 21st Century Education》中指出,教育界應該重視的是結果改變的速度,然而當今的教育體制與系統足以適應改變而滿足資訊時代的需求嗎?他認為:很顯然地,我們正身處於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如何準備去面對這樣的挑戰,應該是教育界應該重視的議題。添購學校設備跟提升考試成績並非完全錯誤的想法,只是這樣的方式有時欠缺周全的考慮。Scardamalia認為,以下三種教育的目地時常在科技與評量的議題中迷失:

1.     了解的深度:在數學與科學的教育中,這個目的時常被忽略。目前的課程規劃跟考試過度專注於事實性知識(factual knowledge)而忽略了深度的了解。尤其是以網路搜尋為主的作業,學生學習到的僅是搜集表面的事實(Moss,2000)。

2.     知識創造跟知識掌門人:在廣告文學中,創意是很重要的一環,而這樣的創意也可以是學校教育的目的之一。然而目前學校卻以”建構式思想“取代發展一系列的活動,這樣的做法有很大的爭議性。

3.     終身學習:在現今社會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是無可否認的,但目前無具體結論說學校可以用哪些方式提倡終身學習或是教育學生基本的學術能力。達成終身學習最基本的條件就學生尋求的知識遠超過教師教導的知識,但目前課程的規劃少有將知識代理人的角色從老師轉移到學生身上。

Scardamalia提醒:當今我們重視的「增加學校科技設備」與「提高考試成績」 並無法正確的說明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需求,那是二十世紀的想法。那麼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有哪些方法促進改變呢?他認為:

1.     認真看待知識創造組織(knowledge-creating organization)的相關文獻並把目標設為變成這樣的組織(cf. Scardamalia & Bereiter, 1999)。

2.     了解提升考試成績是為了加深學生對於課程的理解而非花過多時間在準備考試。限制為了考試而做的各種準備,並讓學生一起參與學習計畫以達成學習目標。

3.     讓學生在參與創造知識的過程中,自然地學習電腦與媒體素養而非把兩者視為不同的主題。

4.     採用知識建構科技(knowledge-building technology),為了提升知識而尋找提供智慧跟支持研究的科技。(Scardamalia & Bereiter, 1999)

5.     確保學生的知識產品都是來自於學生本身。不因為學生的年紀不同、能力不同或是不同的學習風格就把他們限制在不需要想法的課綱(idea-free curriculm),而是應該善用這些不同。

6.     邀請整個社區一起參與知識建構的過程,而非把學校以外的社區僅視為協助或是諮詢的角色而已。(Scardamalia & Bereiter, 1996; O’Niell & Scardamalia, 2000)

   更實際的二十一世紀教育,不只會比二十世紀的教育更有利,也更令人興奮、有更深層的回饋以及更有社會凝聚力。但是要實踐以上作法,需要勇氣、拒絕簡單解決方式的意願跟創新的思維,因此,學校跟整個教育體系才會集體變成創造知識(knowledge-creating organization)的組織。

提供單位: 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編譯人員: 鄭品潔Louisa Jeng

參考文獻:


Scardamalia, M. (n.d.). Getting real about 21st Century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 http://ikit.org/fulltext/2001getting_real.pdf


Comments are closed.
© 2021 Education Division, 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  |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教育組
1 East 42nd Street, 6th Floor, New York, NY 10017  |  Phone: (212) 317-7389/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