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Division 駐紐約教育組
  • Home 首頁
  • ENGLISH IINFORMATION 英文資訊
    • ENGLISH NEWS 英文新聞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最新消息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News 國際教育資訊
    • 留學生活動花絮
  • Language Programs 華語教學推動計劃
    • 2019年紐約地區華語文能力測驗及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日程 TOCFL & CCCC Test Schedule in 2019
    •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華語教育連結
    • 邁向華語文教育輸出大國八年計畫連結
    • 教育部補助開拓華語文教育產業海外需求計畫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來美任教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U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華語文測驗Language Tests
    • 教育部海外華語文推動計畫-赴臺短期研習Short Term Groups
  • Scholarships 獎學金
    • (HES) Huayu Enrichment Scholarship 華語文獎學金
    • Taiwan Scholarship 臺灣獎學金
    • Short-term Research Award (STRA)
    • (AMS) Scholarship Program for Advanced Mandarin Studies
    • CCS Grant
    • 教育部亞太經濟合作(APEC)獎學金
  • Study in Taiwan 留學臺灣
    •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Research Grant
    • StudyinTaiwan.org
    • MOE Regulations Regard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ndertaking Studies in Taiwan 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 Academic Destinations: Taiwan (fr.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 Taiwanese Students 臺灣留學生服務
    • 資源分享: 臺灣電影工具箱
    • FTSANY 大紐約學聯 (Facebook)
    • TSA Event Subsidy 同學會活動補助
    • NYC Emergency Guides 紐約市應急指南
    • 留學生服務安全須知
    • Immigrant Info 移民須知
  • 教育部獎學金
    • 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甄試資訊
    • 教育部各類公費獎學金
  • Partnerships 教育交流
    • Higher Ed 高等教育
    • K-12 中小學
    • Secondary School Exchange Intl (SSEI) 「增進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國際視野方案」
  • About Us 認識本組
    •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數位模擬遊戲在教學應用上的爭議

8/17/2015

 
互動遊戲融入教學在現今的教學現場相當多見,然而關於數位模擬遊戲(Digital simulation game)的內容、互動科技(Interactive technology)融入教學的形式、教學者或家長等應具備的知能卻值得我們更加留意及深思。

「美國任務:迎向自由」這遊戲(以下簡稱本遊戲)為一款獲獎且接受政府補助的數位學習遊戲,然近日在美國引發不小的輿論爭議,其原因在於這個遊戲要求美國中學生在遊戲中扮演18世紀一名美國14歲黑奴的角色。玩家會依循著1848年史實的推展而逐一做出決定,進而影響後續的遊戲發展,最終的遊戲結果是希望能夠逃離奴役她與家人的農園。根據紐約公共電視台的說明,該遊戲,邀集諸多鑽研美國社會、非裔群體生活等領域的學者與研究機構共同規劃、設計相當嚴謹。此外,本遊戲也獲得美國公共廣播協會(Corporation for Public Broadcasting, CPB)330萬美元的贊助,用以製作及推廣該遊戲。而遊戲內容中富含可供延伸教學的課程素材、初級資料等內容,更讓本遊戲取得極高的評價,獲獎無數(Herold,2015)。

本遊戲在2010年正式發布後,至今已經擁有100萬名以上的註冊玩家。紐約公共電視台溝通行銷部門的資深經理Kellie Castruita Specter表示:「這個遊戲的目標,在於引導現今的美國學生,了解非裔美國人亦是美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能深入體會他們的奮鬥及掙扎。雖然很遺憾得聽見某些人對於這個遊戲的質疑,但是我們會堅持地支持這個遊戲。」而該電視台隨後依照不同的美國歷史時期,進一步製作並發布相關系列的遊戲任務。教育週報所訪問的歷史及種族文學專家表示:「我們樂見使用數位遊戲或新媒體等形式的媒材,來教導學生認識國家歷史中複雜的內容。只要這樣的教導方式須避免重複或再製傳統課堂教學中根深柢固的錯誤與偏見。(Herold,2015)」

即便如此,依舊有許多學者、教師或家長對於該遊戲有諸多疑義,例如使用者可能在遊戲過程中受到情緒創傷、互動遊戲的形式可能會在無形中削弱奴役他人的暴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未能給予誰有資格擁有奴隸等的問題意識、互動或線上遊戲等教學形式無法傳授關於種族屠殺等議題的正確觀點等(Herold,2015)。

雖然紐約公共電視台表示該遊戲相當嚴謹,能讓玩家浸潤在歷史及當代的相關議題中,並同時鼓勵觀點取替(Perspective Taking)、討論與發展評斷多元證據的能力。即便遊戲無法涵蓋整個奴隸制度的內容,但卻揭露了諸多醜陋的事實,例如濫用暴行、拆散奴隸家庭、非人道的支配行為等(Herold,2015)。

然而,賓州大學Howard Stevenson教授則指出,雖然他喜歡這遊戲的概念,但卻希望能更進一步確保教學者能具備引導教學的能力,指引學生體驗他們即將感受的種族創傷(Racial Trauma)。因為許多教學者未能敏覺或具備相關技能,用以引導學生建構自己的價值觀點。也常讓年輕的非裔學生在教學歷程或閱讀素材中感受到疏離的經驗(Herold,2015)。

時代巨輪不斷飛奔,科技進展日新月異下,數位科技、虛擬實境、互動模擬遊戲等技術及素材融入教學的步伐,似乎有其勢不可擋的趨勢。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侷限及疆界,整個網際網路都可能、也可以是教室與教材的範圍。然而如何精準選擇並善予利用這些技術,聚焦於教學目標,同時輔以友善教學環境、具備完整教學知能的教師等內容,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用。

 

提供單位:駐紐約辦事處教育組

編譯人員:劉名峯

參考文獻:

Herold, B. (2015, March 3). Digital-Simulation Game on U.S. Slave Experience Sparks Debate.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5/03/04/digital-simulation-game-on-us-slave-experience-sparks.html


Comments are closed.
© 2019 Education Division, 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New York  |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教育組
1 East 42nd Street, 6th Floor, New York, NY 10017  |  Phone: (212) 317-7389/7386 | Fax: (212) 317-7390